(资料图)
近两年,延吉市紧紧抓住省、州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依托延边黄牛资源优势,积极推进肉牛产业集群建设,推进“秸秆变肉”工程,让肉牛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真正“牛”起来。
7月24日,走进位于朝阳川镇三峰村的延边黄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基地里的圈舍宽敞整洁,一群延边黄牛悠然地或站着或卧着,里面的育肥牛膘肥体壮。这是延吉市大力支持的肉牛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由延边弘朝智慧畜牧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包含牛舍、饲草料储藏发酵区、青贮区、实验室等。该公司自2020年8月成立至今,已投资3000余万元,延边黄牛饲养量达到1000余头。
“我们牧场采用科学配方、科学饲养管理,在延边黄牛专家严昌国教授的带领下,我们用优质的玉米秸秆、青贮、玉米压片、精料等,还有发酵菌剂混合,做成TMF发酵饲料,有利于牛的吸收、饲料转化率的提高。牧场现在每头牛一天消耗四到五公斤秸秆,总场1000多头牛,日消耗秸秆在四到五千公斤。”延边弘朝智慧畜牧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耿龙君说。
该公司一直与延边大学农学院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有延边黄牛研究院,是吉林省唯一拥有延边黄牛胚胎生产实验室及胚胎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从良种繁育、营养与饲料、环境与有机肥、疾病防控到牛肉产品,延边黄牛专家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延边黄牛良种高效繁育团队执行专家金庆国表示,他们把延边黄牛做一个核心母牛群的改良,改良过程是通过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方法进行,移植所用的胚胎利用活体采卵的方法,可提高母畜和公畜的优良性状,能提高下一代良种牛犊的出生率。把延边黄牛改良成高档品质的优良种群后,可以为延边经济发展作一些贡献。
基地圈舍里的每一头牛都有“身份证”,从出生到出栏,信息可追溯。据介绍,该基地通过胚胎移植新技术,获得初生重53.4公斤的延边黄牛犊牛,创历史新高。延边黄牛育肥牛体重达到900公斤左右,接近“吨牛”水准,生产出了延边黄牛高档肉,通过订单式销售,打出了“首品延牛”高档牛肉品牌。
弘朝牧业是延吉市支持特色品牌打造、鼓励发展规模化养殖、推动延边黄牛产业向高端发展的缩影。自吉林省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以来,省、州相继出台多项肉牛产业发展政策,对国外、省外引进种公牛、基础母牛、养殖场、屠宰场新建、秸秆饲料化、保险和融资等方面,全面实施奖补政策。
延吉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科科长崔虎说:“目前,像肉牛政策性保险、肉牛活体抵押贷款等政策在延吉市运用得比较好。针对养殖场(户)存在的固定资产投入较大、资金周转慢的问题,延吉市创新引进担保公司,设立“强牧贷”风险补偿金,为养殖场(户)提供贷款业务,审批通过的养殖场(户)最高可申请300万元贷款。”
过去养牛的瓶颈问题就是资金,现在有了灵活可用的贷款政策,养殖户只要有贷款意愿,融资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崔虎说,通过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各项政策措施,延吉市近两年内肉牛饲养量有明显增长,截至6月末,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3.16万头,同比增长27%。
据统计,全市现有肉牛存栏100头以上养殖场(户)25家。2022年,延吉市秸秆可收集总量为9.98万吨,饲料化利用量6.5万吨,饲料化利用率为65.1%。秸秆饲料化利用,加上养殖场粪污发酵成为有机肥还田,显现了产业联农带农、农牧生态循环经济效应。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
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但凡事都有例外,最近,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被送外号人脸猴,其独特的长相令
中原区民政局提醒:尽量避免扎堆,只要感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为满足准新人们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记者今日从省、市文旅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
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新浪河
5月18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轻型),其中延边州3例,白山市3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5月18日0—24时,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X 关闭
X 关闭